当前位置:成语知识
南朝刘宋的南京成语典故
时间:2024/8/29 11:24:00   浏览量:475

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写道:“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词里的“寄奴”,说的正是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刘裕自幼家贫,后投身北府军为将。在东晋屡立战功,得以总揽东晋军政大权,官拜相国、扬州牧,封宋王。永初元年(420),刘裕灭了司马氏,代晋自立,登上九五之位,定都建康(南京),国号“宋”。刘裕即位前后,大力推行改革,集权中央,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打击豪强士族;整顿吏治,重用寒门;发展生产,轻徭薄赋。

刘裕死后,宋文帝刘义隆继续实行刘裕的治国方略,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民有所系,吏无苟得,家给人足,盖宋世之极盛也”,史称“元嘉之治”。

可惜到了后期,朝政混乱,帝王更迭频繁。至479年,权臣萧道成篡宋,改国号为“齐”。

刘宋王朝在南京建都59年,也在史书上留下了许多与之相关的历史典故。

鱼溃鸟散

出自《南史•宋本纪上第一》:十二月壬申,晋帝加帝位相国、总百揆、扬州牧,封十郡为宋公,备九锡之礼,加玺绂、远游冠、绿綟绶,位在诸侯王上。

策曰:朕以寡昧,仰缵洪基……今将授公典策,其敬听朕命:……追奔逐北,扬旍江溃,偏旅浮海,指日遄至。番禺之功,俘级万数,左里之捷,鸟散鱼溃,元凶远窜,传首万里。此又公之功也。

释义:比喻军队溃败。

南朝宋武帝刘裕早年为人臣时,凭借着巨大的军功,得以总揽东晋军政大权,官拜相国、扬州牧,封宋王。上述语句是东晋安帝司马德宗在诏书中赞扬刘裕的话:在番禺和左里两次战役中取得了辉煌胜利……是你的大功劳 。





叩心泣血

出自南朝梁沈约《宋书•本纪第一•武帝上》:众推高祖为盟主,移檄京邑,曰:夫治乱相因……自玄篡逆,于今历年,亢旱弥时,民无生气……讳等所以叩心泣血,不遑启处者也。是故夕寐宵兴,援奖忠烈,潜构崎岖,险过履虎。

释义:叩,叩击、敲打;泣血,泪尽血出;用拳头捶击心胸,并哭泣出血来,形容悲痛之极。

东晋元兴二年(403),桓玄逼迫安帝司马德宗让位。他篡位后,骄奢荒淫,游猎无度。刘裕起兵讨伐。这是他在征讨桓玄的檄文中,历数桓玄的罪行所说的话。





计出万死

出自 《宋书•本纪第一•武帝上》:迈谓玄已知其谋,晨起白之。玄惊惧,封迈为重安侯,既而嫌迈不执安穆,使得逃去,乃杀之。诛元德、扈兴、厚之等。召桓谦、卞范之等谋拒高祖。谦等曰:“亟遣兵击之。”玄曰:“不然。彼兵速锐,计出万死。若行遣水军,不足相抗;如有蹉跌,则彼气成而吾事败矣!不如屯大众于覆舟山以待之。彼空行二百里,无所措手,锐气已挫,既至,忽见大军,必惊惧骇愕。我案兵坚阵,勿与交锋。彼求战不得,自然散走。此计之上也。”

释义:指谋划来自必死的决心。

元兴三年(404),刘裕出兵讨伐桓玄。桓玄召桓谦、卞范之等谋拒高祖。桓谦等人建议:“赶快派兵阻击。”桓玄却认为:“不是这样。刘裕士卒精锐而行动快速,计谋来自必死的决心。”因此决定屯大众于覆舟山(南京九华山)以待之,以逸待劳。最终却还是失败了。





龙行虎步

出自 《宋书•本纪第一•武帝上》:十二月,桓玄篡帝位,迁天子于寻阳。桓修入朝,高祖从至京邑。玄见高祖,谓司徒王谧曰:“昨见刘裕,风骨不恒,盖人杰也。”每游集,辄引接殷勤,赠赐甚厚。高祖愈恶之。或说玄曰:“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蚤为其所。”玄曰:“我方欲平荡中原,非刘裕莫可付以大事。关陇平定,然后当别议之耳。”

释义:也作虎步龙行;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东晋安帝司马德宗时,桓玄篡帝位,将天子迁到寻阳。桓修入朝,刘裕从至京邑。有人对桓玄说,刘裕风骨不凡,行走间有帝王之态,建议桓玄对刘裕提高警惕,早做安排,以防后患。桓玄未予理会,只说:“我想要平荡中原,非刘裕不可以托付大事,等到拿下陇关之地,再说其他。”





龙骧凤矫

出自《宋书•本纪第二•武帝中》:其进位相国,总百揆,扬州牧,封十郡为宋公,备九锡之礼,加玺绶、远游冠,位在诸侯王上,加相国绿綟绶。

策曰:朕以寡昧……公龙骧凤矫,咫尺八绂,括囊四海,折衝无外。是用锡公彤弓一,彤矢百,卢弓十,卢矢千。

释义:喻指行动迅猛。

东晋恭帝司马德文在加封刘裕“九锡”的简策书中赞扬刘裕:“你行动迅速,征服八方极远之地,统一全国,再无外敌。”所以除了加官晋爵,还赏赐了不少器物。





木居海处

出自《宋书•本纪第二•武帝中》:爰暨木居海处之酋,被髮彫题之长,莫不忘其陋险,九译来庭,此盖播诸徽策,靡究其详者也。

释义:指外族或少数民族居住在深山海岛。

这是晋恭帝在诏书中赞扬刘裕的话。意思是刘裕使得少数民族也来归顺。





九五之位

出自《宋书•本纪第二•武帝中》:朕每敬惟道勳,永察符运,天之历数,实在尔躬。是以五纬升度,屡示除旧之迹;三光协数,必昭布新之祥。图谶祯瑞,皎然斯在。加以龙颜英特,天授殊姿,君人之表,焕如日月。传称“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诗》云:“有命自天,命此文王。”夫或跃在渊者,终以飨九五之位;勋格天地者,必膺大宝之业。

释义:亦作“九五之尊”“九五至尊”;九五,指帝位,帝王的尊位。

九五之说源于《易经》:“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言九五,阳气盛至於天,故云‘飞龙在天’。此自然之象,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后人因此以“九五”代指帝位。





柴天改物

出自《宋书•本纪第三•武帝下》:高祖地非桓、文,众无一旅,曾不浃旬,夷凶翦暴,祀晋配天,不失旧物,诛内清外,功格区宇。至于钟石变声,柴天改物,民已去晋,异于延康之初,功实静乱,又殊咸熙之末。所以恭皇高逊,殆均释负。若夫乐推所归,讴歌所集,魏、晋採其名,高祖收其实矣。盛哉!

释义:柴天,烧柴祭天;改物,改变前朝的文物制度;指改朝换代。

这是史臣对南朝宋武帝刘裕的颂词:“至于效仿尧舜禅位,改朝换代,百姓已经离开晋代,已不同于延康元年汉献帝被迫将皇帝位禅让给曹丕,平定变乱,有实际的功效,也不同于咸熙二年(265)十二月,曹奂被迫禅位于司马炎。”





诸如此比

出自《宋书•本纪第五•文帝》:十七年夏四月戊午朔,日有蚀之……秋七月……壬子,皇后袁氏崩。八月,徐、兖、青、冀四州大水……大赦天下……丁亥,诏曰:“……山泽之利,犹或禁断;役召之品,遂及稚弱。诸如此比,伤治害民。自今咸依法令,务尽优允。如有不便,即依事别言,不得苟趣一时,以乖隐恤之旨。主者明加宣下,称朕意焉。”

释义:同“诸如此类”;许多与此相类似的事物。

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七年(440)夏天发生了日食,秋天皇后袁氏崩。八月,徐、兖、青、冀四州大水。宋文帝大赦天下,并颁布诏书, 要求各地依照法令,优待百姓。





梯山航海

出自《宋书•本纪第八•明帝》:泰始元年冬十二月丙寅,上即皇帝位。诏曰:高祖武皇帝德洞四瀛,化绵九服。太祖文皇帝以大明定基;世祖孝武皇帝以下武宁乱。日月所照,梯山航海;风雨所均,削衽袭带。所以业固盛汉,声溢隆周。

释义:登山航海,比喻长途跋涉、经历险远的旅程。

这是宋明帝刘彧登上帝位时,对高祖武帝刘裕、太祖文帝刘义隆、世祖孝武帝刘骏等祖辈赞颂之词。刘彧表示:先祖们跋山涉水、经历风险、冒雨经风、宵旰夜食,才赢得了这样帝业巩固胜似盛汉,声誉彰显超过隆周的盛世。





匡俗济时

出自《宋书•本纪第八•明帝》:十一月甲申,以安成太守刘袭为郢州刺史。壬辰,诏曰:“治崇简易,化疾繁侈,远关隆替,明著轨迹者也……”又诏曰:“夫秉机询政,立教之攸本;举贤聘逸,弘化之所基……王公卿尹,群僚庶官,其有嘉谋直献,匡俗济时……随就褒立。”以建平王景素子延年为新安王。以新除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王玄谟为车骑将军、南豫州刺史。

释义:匡,纠正;济,救助;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使之归于正道。

明帝在诏书中对群臣的这段赞美之词,表达了他对王公卿尹、群僚庶官,“有好计谋直接贡献朝廷、匡俗济时,都据实上奏,不要有任何隐瞒”的期待。





遗训余风

出自《宋书•本纪第八•明帝》:史臣曰:圣人立法垂制,所以必称先王,盖由遗训余风,足以贻之来世也。

释义: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教化。





变炫无穷

出自《宋书•列传第一•后妃》:史臣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自元嘉以降,内职稍繁,椒庭绮观,千门万户,而淫妆怪饰,变炫无穷。自汉氏昭阳之轮奂,魏室九华之照曜,曾不能概其万一。

释义: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极言变化之多。

自元嘉之后,内宫嫔妃人数渐多,宫内风情绮丽,殿宇深广,人户众多,变化多端。哪怕是之前汉、魏之时的轮奂照曜,也不能论述其万一。





不能自拔

出自《宋书•列传第二十一•武三王》:劭闻世祖已次近路,欲悉力逆之,决战中道。义恭虑世祖船乘陋小,劭豕突中流,容能为患,乃进说曰:“割弃南岸,栅断石头,此先朝旧法;以逸待劳,不忧不破也。”劭从之。世祖前锋至新亭,劭挟义恭出战,恒录在左右,故不能自拔。战败,使义恭于东堂简将。义恭先使人具船于东冶渚,因单马南奔。始济淮,追骑已至北岸,仅然得免。劭大怒,遣始兴王濬就西省杀义恭十二子。

释义:拔,摆脱;不能主动地从痛苦、错误或罪恶中解脱出来。

刘义恭是南朝宋宗室、宰相,宋武帝刘裕第五子,宋少帝刘义符、宋文帝刘义隆的弟弟。刘劭通过武力称帝后,武陵王刘骏等皆起兵讨伐。刘劭不放心刘义恭,担心他会叛投刘骏。刘骏的先头部队到了新亭,劭挟持义恭出城战斗,其间总是使他跟在身后,所以义恭无法脱身。后来刘义恭还是投奔刘骏,并协助刘骏称帝。





涩于言论

出自《宋书•列传第二十八•武二王》:南郡王义宣,生而舌短,涩于言论。元嘉元年,年十二,封竟陵王,食邑五千户。仍拜右将军,镇石头。

释义:形容说话迟钝。

刘义宣,字师护,南朝宋宗室、宰相,宋武帝刘裕第六子,母为孙美人。





杜渐除微

出自《宋书•列传第二十八•武二王》:二十四年,豫章胡诞世、前吴平令袁恽等谋反,袭杀豫章太守桓隆、南昌令诸葛智之,聚众据郡,复欲奉戴义康。太尉录尚书江夏王义恭等奏曰:“投畀之言,义著《雅》篇,流殛之教,事在《书》典……胡诞世假窃名号,构成凶逆。杜渐除微,古今所务,况祸机骤发,庸可忽乎!臣等参议,宜徙广州远郡,放之边表,庶有防绝。”奏可,仍以安成公相沉邵为广州事。

释义:同“杜渐防萌”,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就预防。

刘义康因刘湛谋反一事受牵连,已判死罪。会稽长公主求情,免除死罪。不久胡诞世谋反,刘义恭等人上疏说:“胡诞世借拥戴刘义康的名义,造反作乱。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就预防,从古到今都是这么做的。何况祸患突然爆发,怎么能忽视呢?”还建议将刘义康远送到广州,以防后患。后不久刘义康还是被暗杀。





无地自处

出自《宋书•列传第二十九•刘湛》:时彭城王义康专秉朝权,而湛昔为上佐,遂以旧情委心自结,欲因宰相之力以回主心,倾黜景仁,独当时务。义康屡构之于太祖,其事不行。义康僚属及湛诸附隶潜相约勒,无敢历殷氏门者。湛党刘敬文父成未悟其机,诣景仁求郡,敬文遽往谢湛曰:“老父悖耄,遂就殷铁干禄。由敬文闇浅,上负生成,合门惭惧,无地自处。”敬文之奸谄无愧如此。

释义:形容非常羞愧。

刘湛,字弘仁,刘裕第四子彭城王刘义康专秉朝权时,刘湛为上佐。他一心想当宰相,打算让皇帝免黜殷景仁,独当时务。刘义康也帮他说殷景仁坏话,一直没有成功。当时刘义康的僚属及刘湛的从者们便暗地里达成一条潜规则,大家都不去拜访殷氏。但刘湛党羽刘敬文父亲未能看清形势,造访殷景仁求做郡官。刘敬文得知此事,怕得罪刘湛,急忙向刘湛谢罪说:“老父老糊涂了,就任了殷氏给的官职。由于敬文愚昧浅薄,辜负了你的栽培,我们全家羞愧恐惧,无地自容。”刘敬文的奸邪谄媚,竟如此无耻。





首尾乖互

出自《宋书•列传第三十一•徐谌之》:二十二年,范晔等谋逆,谌之始与之同,后发其事,所陈多不尽,为晔等款辞所连,乃诣廷尉归罪,上慰遣令还郡。谌之上表曰:贼臣范晔、孔熙先等……凡诸诡妄,还自违伐,多举事端,不究源统,齎传之信,无有主名,所征之人,又已死没,首尾乖互,自为矛盾。即臣诱引之辞,以为始谋之证,衔臣纠告,并见怨咎,纵肆狂言,必规祸陷。伏自探省,亦复有由。

释义:乖互,抵触或差错;指前后相互违背相互抵触。

徐谌之是高祖刘裕的外孙。宋文帝在位时,范晔等谋逆,徐谌之一开始与他们同谋,后揭发其事,但陈述不详尽,为旁人的言辞所牵连。于是徐谌之上表申辩,说范晔等人的言辞怪诞荒谬、所列举的事情不说清来龙去脉、所携带的信函没有写信人的名字等等问题,前后抵触,自相矛盾。





晨兢夕厉

出自《宋书•列传第四十九•袁粲》:太宗临崩,粲与褚渊、刘勔并受顾命,加班剑二十人,给鼓吹一部。后废帝即位,加兵五百人。帝未亲朝政,下诏曰:“比元序愆度,留熏耀晷,有伤秋稼,方贻民瘼。朕以眇疚,未弘政道,囹圄尚繁,枉滞犹积,晨兢夕厉,每恻于怀。尚书令可与执法以下,就讯众狱,使冤讼洗遂,困弊昭苏。颁下州郡,咸令无壅。”

释义:兢,小心谨慎;厉,严格;指终日勤勉谨慎。

废帝刘昱即位,在诏书中说:朕因眼疾,未能光大政治制度,致使监狱刑事案件繁多,指不得申雪的冤屈或冤案多有积累,我虽然终日勤勉努力,仍然对此十分伤感。这段话说得很好,但他其实是一个暴君,一天不杀人就郁郁不乐。





转死沟渠

出自《宋书•列传第五十二•良吏》:守宰之职,以六期为断,虽没世不徙,未及曩时,而民有所係,吏无苟得。家给人足,即事虽难,转死沟渠,于时可免。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也。暨元嘉二十七年,北狄南侵,戎役大起,倾资扫蓄,犹有未供,于是深赋厚敛,天下骚动。自兹至于孝建,兵连不息,以区区之江东,地方不至数千里,户不盈百万,荐之以师旅,因之以凶荒,宋氏之盛,自此衰矣。

释义:同“转死沟壑”;指弃尸于山沟水渠。

南朝宋文帝在位时期,民众心有所依,官吏无不正当所得,虽然称不上“家家富裕、人人饱暖”,但所幸并没有百姓横死无葬身之地的情况。这是刘宋王朝的一段盛世,后人称之为“元嘉之治”。





云布雨润

出自《宋书•列传第五十七•夷蛮》:西南夷诃罗驼国,元嘉七年,遣使奉表曰:伏承圣主,信重三宝,兴立塔寺,周满国界……学徒游集,三乘竞进,敷演正法,云布雨润。四海流通,万国交会,长江眇漫,清净深广……谁有斯美,大宋扬都,圣王无伦,临覆上国。

释义:云分布在天空,雨水普降滋润大地;比喻教化远播。

元嘉七年(430),西南夷诃罗驼国遣使奉表中说的话。表中赞扬宋国物产丰富,世间太平,而且能实行并发挥佛教中的正当法则,使得教化远播。他们认为宋国的声明也正是因此而能四海流通、万国交会,如长江一般辽远无际,清净深广。



洁己奉公

出自《宋书•列传第五十七•夷蛮》:上嘉将帅之功,诏曰:“林邑介恃遐险,久稽王诛。龙骧将军、交州刺史檀和之忠果到列,思略经济,禀命致讨,万里推锋,法命肃齐,文武毕力,洁己奉公,以身率下,故能立勋海外,震服殊俗。

释义:保持自身廉洁,一心奉行公事。

文帝刘义隆嫌南方林邑国违逆傲慢,于元嘉二十三年(446)派军队攻克林邑。功成后,文帝嘉奖将帅之功时,诏曰:将帅们法治命令整齐完备,文臣武将都竭尽全力保持自身廉洁,一心为公,以身作则,率领部下。

审计报告
人行备案信用机构信用报告

 >> 友情链接
胰字的意思 周公解梦 太原纯铁 太原房屋检测报告 跨境导航 康軒論文 OGSM 考神题分网 算八字网 短信验证码平台 乌鲁木齐铁艺护栏 北京车牌出租中介 挂机方案计划研究中心 中图分类号在线查询 MXIC代理商 吉林AAA信用等级证书 古德英汉词汇 信息安全服务资质网 投资移民 出国留学中介 在线字典 太原网站建设 cqlhw.cn 江苏AAA信用等级证书 京东e卡回收 uniswap 米律 币安官网下载 忙推网 东莞保安公司 币安app官网下载